邀请僧团应供注意事项
选自《受戒持戒与护僧须知》觅寂尊者 著 第五章 第4节
供养僧团饮食
《律藏》提到:
“诸比库,我允许僧团食、指定食、邀请食、行筹食、半月食、伍波思特食、月初食。”
由于有些信徒没有能力供养整个僧团饮食,因此佛陀允许指定食等等,依信徒自己的经济能力,向僧团提出哪一天要供养几位比库。你可以 指定要供养哪几位比库,也可以按照僧团的长幼顺序,也可以由抽签决定。你也可以依照自己的经济能力供养半月食等定期的饮食。
供养饮食时间
佛陀规定比库可在明相出现到正午这段时间用餐。“明相”又称为黎明、破晓。明相出现的时间大约是日出前35分钟,也有人认为是日出前48分钟。“正午”并不是指12点,而是指日正当中之时。
因此如果你们想要供养比库饮食,就要在明相出现以后、正午之前供养。由于还要考虑到比库的用餐时间,因此最好在11点之前供养比较理想。
邀请比库用餐
由于比库在俗人家无论前往、停留或用餐期间,在戒律上有许多规定,列出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结众食者,除了适时外,心堕落。这里的适时为:生病时,施衣时,做衣时,旅行时,乘船时,大众会时,沙门(施)食时,此是这里的适时。”
意思是,在比库已经开始用餐的时候,不要把主食拿到比库面前询问是否需要添加,够不够等;
也不要连询问都不询问就直接拿勺子盛米饭给比库。
1.如果你们想要邀请的比库超过三位,邀请的语词必须用得正确,否则比库们无法如你所愿接受你们的供养。
邀请的语词应避免使用“请尊者们明天到我家用餐”“请尊者们明天到我家吃饭”等语词。因为比库不能接受施主以五种主食之名邀请四位或四位以上比库施食供养。你们可以用“请尊者们明天到我家应供”“请尊者们明天到我家接受供养”等语词.
2.其次,你们可以安排接送比库们的交通,若有女众同行,应由男众或男司机邀约,因为比库不能与女众相约同行。
3.在比库到达你们家时,你们应该邀请比库们进入屋内,因为比库不能擅自进入俗人家。
4.当比库进入你们家后,你们应该邀请比库们坐下。你们可以事先安排好座位,只要椅垫不是装填棉花,一般的椅子比库们大都可以坐。然而有些泰国比库由于传统的关系,他们不坐高脚床、椅。
5.由于路程或停留时间的关系,有些比库可能需要上厕所,你们可以邀请他们说:“尊者们在停留我家期间,无论需要上洗手间或用到水、电灯等等,家里一切设施请随意使用!”因为主人未邀请又没有净人的情况下,比库是不能直接自行使用的。
6.你们可以准备水给比库们饮用和洗手,因为有些比库是用手进食的,而且有些比库需要洗钵。你们也可以准备装残渣的垃圾桶以供使用。
7.如果你们供养的水果有种子,应该端到一位比库那里,在授食供养前帮比库们作净。
8.在你们准备好食物时,假如比库们是坐在圆桌一起用餐,食物有很多盘,你们可以一盘一盘地授食供养;但如果桌子不大,食物也不是很 重,你们也可以由一、两位居士连同食物抬起桌子授食供养,然而总重不能超过一个中等男子所能抬起的重量。而且在授食供养时,你们和比库的距离必须处在伸手所及处之内。也应尽量避免女众直接碰触到比库的身体。
9.如果比库们很早就到达你们家,而你们想先供养比库们糕点或早餐的话,在你们供养授与或添加时,尽量避免在比库们用餐时说“够不够”、“够了吗”等语词,因为比库在用餐时,假如用手等肢体语言或口头语词拒绝五种主食的话,在比库站起来改变姿势后,除了吃比库剩余的食物或生病比库剩余的食物外,就不能再进食了。
-
早餐尤其需要注意,因为一旦比库在早餐拒绝了,会导致比库足食,如果还想吃午餐,需要作“余食法”才可以吃或只能吃病者残食(他人餐具中剩下的饭)。
-
比库有可能因此在当天不吃午餐。“剩余的(atirittaṃ)”:即剩余的、剩下来、多出来的,古代翻译为“余食法”,这并非仅是比库所吃剩余的食物,而是一种程序作法〔仪式〕── 如果比库当天已经吃过并做了满足或做了拒绝,想要再吃饮食的比库必须请一位比库帮他作“余食法”,或者吃生病比库所剩余的食物,他才可以再吃。
具体做法为:已足食的比库把装有食物的钵拿到一位刚用完餐但还未起座的比库面前,把钵交给该比库,那位比库从钵中取出少许食物,然后向该比库说:“这一切都够了(alametaṃ sabbaṃ,我已经吃够了)”,再把钵还给那位比库,该比库就可以再吃了。
“若比库已足食,咀嚼或食用非剩余的副食或主食者,心堕落。”
“已足食”:是指已经食用满足;已经拒绝。
《律藏》提到具足五个条件构成足食:1.知进食;2.知主食;3.站在伸手所及处;4.持来;5.知拒绝。
也即是说:比库已开始进食,有人拿来饭或面等五种主食之一,站在伸手所及的距离之内想供养比库,比库以肢体动作或语言拒绝,就成为“做了满足”、“做了拒绝”。
10.比库用完餐时,你们可以拿水供比库们洗手和漱口,并为比库们洗钵。由于比库不能把带饭粒的洗钵水倒在俗人家211,因此如果你们帮 比库们洗钵,比库们才不用把油腻或含有残余食物的钵带回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