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教师行仪——出家众

选自《沙马内勒学处》 玛欣德尊者 著 第七章 第11节

诸比库,弟子对亲教师应遵行适当的[行仪]。此 适当的行仪于此为:清晨起来,脱掉鞋,偏袒上衣于一肩,应递上齿 木,递上洗脸水,敷设座位。假如有粥,应洗好钵后把粥端近。喝粥后递上水,接过钵放下后,应妥善且不磨损地洗,然后收藏。亲教师站立时,应收起座位;如果该处肮脏,应清扫该处。

如果亲教师想要进村,应递过下裙(nivāsana), 接过[换下的]副裙(paṭinivāsana),递上腰带,重叠好 而递上桑喀帝,洗好钵后带有水奉上。如果亲教师想要随从沙门,应遮盖住三轮而齐整地着下衣,绑好腰带,重叠好而披着桑喀帝,系好纽结,洗好钵而拿着,作亲教师的随从沙门。不应离太远而行,不应离太近而行。应接过已装食之钵。亲教师谈话时不应打断;

亲教师谈话接近犯戒时应防止。 归来时应先回到,敷设座位,近置洗脚水、擦 脚台和擦脚布。应前往迎接而接过衣钵,递上副裙,接过[换下的]下裙。如果衣沾有汗渍,应于热处晒一会儿,但不应把衣存放于热处。应折叠衣。折叠衣时衣边应错开四指而折叠,不让中间有折痕。腰带应放在衣褶层里。

如果有钵食且亲教师想要吃,应递上水后把钵食端近。应询问亲教师饮用水。用完餐后应递上水,接过钵放下后,应妥善且不磨损地洗,擦干后应于热处晒一会儿,但不应把钵存放于热处。应收藏钵和衣。 收藏钵时,以一手持钵,一手摸探床底或椅底而收藏,但不应将钵直接放置在地上。收藏衣时,以一手持衣,一手摸衣竿或衣绳,边向外、褶向内地折叠衣而收藏。

亲教师站立时,应收起座位,收好洗脚水、擦脚台和擦脚布。如果该处肮脏,应清扫该处。

如果亲教师想要洗澡,应准备洗澡水。如果需要冷水,应准备冷水;如果需要热水,应准备热水。

如果亲教师想要进入浴室,应揉捏粉,弄湿泥,带上浴室用椅后,跟随在亲教师之后而行。递上浴室用椅,接过衣后安放在一边。应递上粉,递上泥。如果有可能,应进入浴室。进入浴室时,应以泥涂脸,前后皆覆盖着而进入浴室。不应排挤上座比库而坐,不应占据下座比库之座。在浴室中应服侍亲教师。离开浴室时,带上浴室用椅后,应前后皆覆盖着而离开浴室。

在水中也应服侍亲教师。洗澡时应先上来,擦干自己的身体,穿好下衣后,应擦干亲教师身上的水,递过下裙,递上桑喀帝,带上浴室用椅后,应先回来,敷设座位,近置洗脚水、擦脚台和擦脚布。应询问亲教师饮用水。

如果[亲教师]想令读诵,应读诵;如果想询问,应受问。

于亲教师所居住的住所,若其住所肮脏,有能力则应清洁。在清洁住所时,应先把钵和衣取出放到一边,再把坐垫取出放到一边;把褥垫和枕头取出放到一边。把床放低后,妥善地不磨损、不撞到门框而取出放到一边;把椅子放低后,妥善地不磨损、不撞到门框而取出放到一边。把床脚垫取出放到一边;把痰盂取出放到一边;把枕板取出放到一边;观察地毡是如何铺设后再取出放到一边。如果住所有蜘蛛网,先应观察然后除掉。应清洁窗户的角落处。如果由红土所涂抹的墙壁有污垢,应弄湿布扭干后再擦拭。如果黑色的地面有污垢,应弄湿布扭干后再擦拭。若是未经处理过的地面,应撒水后打扫,不让住所被尘垢所污。把垃圾收集到一边再倒掉。

把地毡晾晒、清洁、拍打后,搬进来按原来的铺设而铺设;把床脚垫晾晒、擦拭后,搬进来摆设于原处;把床晾晒、清洁、拍打后,再放低,妥善地不磨损、不撞到门框而搬进来按原来的摆设而摆设;把椅子晾晒、清洁、拍打后,再放低,妥善地不磨损、不撞到门框而搬进来按原来的摆设而摆设;把褥垫和枕头晾晒、清洁、拍打后,搬进来按原来的摆设而摆设;把坐垫晾晒、清洁、拍打后,搬进来按原来的摆设而摆设;把痰盂晾晒、擦拭后,搬进来摆设于原处;把枕板晾晒、擦拭后,搬进来摆设于原处。

应收藏钵和衣。收藏钵时,以一手持钵,一手摸探床底或椅底而收藏,但不应将钵直接放置在地上。收藏衣时,以一手持衣,一手摸衣竿或衣绳,边向外、褶向内地折叠衣而收藏。

如果带有尘之风从东边吹来,则应关闭东边之窗;如果带有尘之风从西边吹来,则应关闭西边之窗;如果带有尘之风从北边吹来,则应关闭北边之窗;如果带有尘之风从南边吹来,则应关闭南边之窗。如果天冷时白天应打开窗而晚上应关;如果天热时则白天应关窗而晚上应打开。

如果房间肮脏,应清扫房间;如果门廊肮脏,应清扫门廊;如果集会堂肮脏,应清扫集会堂;如果火堂肮脏,应清扫火堂;如果厕所肮脏,应清扫厕所。如果饮用水没有了,应准备饮用水;如果洗用水没有 了,应准备洗用水;如果洗水罐之水没有了,应把水 灌进洗水罐。

假如亲教师生起不满时,弟子应安慰,或请人安慰,或为他说法。假如亲教师生起追悔时,弟子应消除,或请人消除,或为他说法。假如亲教师生起邪见时,弟子应劝阻,或请人劝阻,或为他说法。

假如亲教师犯了重法,应行别住,弟子应作努力:“如何才能使僧团给与亲教师别住?”假如亲教师应退回原本,弟子应作努力:“如何才能使僧团让亲教师退回原本?”假如亲教师应行敬悦,弟子应作努力:“如何才能使僧团给与亲教师敬悦?”假如亲教师应出罪,弟子应作努力:“如何才能使僧团让亲教师出罪?”

假如僧团想要对亲教师作呵责、依止、驱出、下意或举罪甘马,弟子应作努力:“如何才能使僧团不对亲教师作甘马或者能够减轻?”然而,若僧团已对他作了呵责、依止、驱出、下意或举罪甘马,弟子应作努力:“如何才能使亲教师正确履行、顺从、实行赎罪,让僧团能解除该甘马?”

如果亲教师之衣应洗,弟子应洗,或应作努力: “如何才能使亲教师之衣洗净?”如果亲教师应做衣,弟子应做,或应作努力:“如何才能使亲教师之衣做好?”如果亲教师应煮染料,弟子应煮,或应作努力: “如何才能使亲教师的染料煮好?”如果亲教师之衣应染,弟子应染,或应作努力:“如何才能使亲教师之衣染好?”染衣时应妥善地、反复地转动而染;在水滴未断时不应离开。

没有请示亲教师不得送钵给他人,不得接受他人之钵;不得送衣给他人,不得接受他人之衣;不得送必需品给他人,不得接受他人之必需品;不得为他人剃头,不得受他人剃头;不得服侍他人,不得受他人 服侍;不得服务他人,不得受他人服务;不得作他人的随从沙门,不得接受他人作随从沙门;不得为他人送食,不得接受他人送食。没有请示亲教师不得进村;不得前往坟场;不得离开区域。

若亲教师生病,应照料终生,等待痊愈。

诸比库,此乃弟子们对亲教师应遵行的弟子对亲教师的行仪。(V.3.66; V.4.376)

文 章 目 录